行業新聞
掌握行業資訊 了解科智動態
發布日期2022-07-08
搞辯論、拍視頻、發抖音、舞臺劇、走進鄉村宣講……這是高校思政課的全新“打開方式”。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重慶各高校的思政課堂從校園搬到了社區工廠,從教室走進了田間地頭,思政課的內容更加“有料有趣”。
取材于時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搬進課堂
“無論是洪崖洞還是故宮,照明設計都扮演著不平凡的角色?!?/span>6月27日,在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工程學院的照明設計教室,專業課教師朱理東正在上照明設計課。他操縱開關,變換著二三十種燈光投影,講解國內光環境打造經典案例。
“景觀照明不僅是城市夜景經濟的點綴,更是軟實力提升的一種表現?!敝炖頄|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穿插思政教育。
“如果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家鄉更美,且把這種美向世界傳遞,我學照明設計這門課程就有意義了?!睂W生李斌有感而發。
朱理東說,作為一門專業課教師,在探索課程思政的過程中發現,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引進課堂,再輔以專題討論、案例分析、課堂辯論、課題報告、讀書報告等形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的吸收內化。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普通昆蟲學》課堂上,學科帶頭人王進軍講述了昆蟲學家陳世驤先生“科學報國、抗蟲救民”的事跡,引導學生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等,還深入挖掘紅巖故事和精神,通過紅色音樂文化系列、舞臺劇、故事展演等方式,將思政課堂變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傳唱紅色經典愛國歌曲的主陣地。
以實踐為課堂,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巧妙結合
“我在國外窮游時,曾看到一些欠發達地區,電線還是從地面走,且是木頭電線樁。這時,可能更能理性地看待世界發展。我們能有今天便利的水電氣設施,是一代代共產黨人通過艱辛努力換來的?!?/span>6月底,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劉倩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課堂上,以親身經歷和接地氣的講解,向學生們闡述薪火相傳的意義。
“我是一名‘85后’,講臺下的學生都是‘00后’,用枯燥的理論對他們說教,他們聽的興趣不高,課堂效果也很差?!眲①徽{查發現,其實“00后”喜歡思政課,只是他們更喜歡真實、接地氣、帶有探討性的思政課。于是,劉倩就在課堂中加入自己的行走故事。
學生們對理論的信服,不僅源自真實表達的力量,更來源于實踐的直觀映射。這當中,不僅包括老師的行走故事,也包括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重慶工程職院就將思政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
重慶工程職院校長張進介紹,近年來,學校積極打造校外社會實踐的田間課堂、紅色課堂、匠心課堂“三課堂”,每個暑假,把思政課堂融入進“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實習實訓,實現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的巧妙結合。
如在奉節,該校藝術教師袁琴和思政教師向宇婷從白帝城的建筑構造和建筑特色中,以穿越時空的兩次“托孤”事件為主線,講述劉備托孤諸葛亮和江姐托孤的感人故事;在巫山,思政教師向宇婷和專業教師張藝川在巫山博物館拿著虛擬識別圖對比開展實踐教學,實地講授李季達烈士的革命事跡和英勇事跡;在酉陽,思政教師周葉露利用實地場景講述中共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舍身救國的英勇事跡,藝術老師羅淞譯在龔灘美術館沿著革命家的情景故事在繪畫展品中從專業角度賞析畫作的藝術肌理和人文精神。
張進說,“三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的結合,不僅延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大大地拓展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
建設專職教師隊伍,一大批青年思政課教師實力“出圈”
今年3月的一堂課上,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魏新欣給藝術學院2021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
課間,她播放了一段祖國用最高禮遇迎接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視頻。為加深大家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認識,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待我回家 代我回家 帶我回家”12個字。正是這3行字,讓學生們在看視頻的同時倍受震撼,一些學生不禁感動落淚。
在場的學生王永靖深受感動,將課堂上這一幕拍攝下來傳到網絡上,引來眾多網友點贊。
越來越多的高校思政教師抓住當下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在形式上創新,引導學生搞辯論、拍視頻、發抖音等,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
來自市教委數據顯示,目前全市高校共有思政課專職教師2500余名,兼職教師1000余名。
“全市將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推進各高校立足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創新,進一步讓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切實發揮好思政課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提高育人育才質量水平?!敝貞c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重慶日報